七旬老太被蜱虫叮咬后感染,不幸去世;料理完后事,四名家人相继出现发烧、腹泻症状。记者于4月25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,这四名患者均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,很可能是接触老太后感染。
前不久,绍兴新昌王大姐(化名)的母亲上山采茶后开始发烧、腹泻,几天后不见好转,意识模糊,被送到当地医院,但没能抢救过来。
(资料图片)
老太去世后,王大姐和妹妹为母亲擦身、穿寿衣,料理完后事没多久,王大姐一家和妹妹相继出现发烧、腹泻,王大姐送浙大一院急诊时已意识模糊,被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。
经医院检测,四人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均为阳性——这是一种以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感染。医生推测,老太太很可能在上山采茶时被蜱虫叮咬,出现症状后未能及时就医,又将病毒传至家人。
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医师介绍,新型布尼亚病毒也称为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”,在国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蜱虫叮咬,可以人人传播,接触感染者(及尸体)血液、体液、呕吐物后,被传染几率非常高。
记者了解到,新型布尼亚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,最常见的是发热、血小板减低、白细胞减低,严重的休克,引起多脏器衰竭,或引发脑炎或心肌炎,导致死亡。
王大姐等四人明确诊断后,经对症治疗情况有所好转,但王大姐尚未彻底脱离危险。
蜱虫多生活于野外草木茂盛的地方,靠吸食鼠类、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液为生,每年5-10月是其活跃期。专家提醒,在野外应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、玩耍,最好穿长袖衣服、扎紧裤腿、不穿凉鞋,并做好防蚊防虫措施。如被蜱虫叮咬,不要强行捏拽取出,易造成蜱虫口器、前肢等断裂,留在体表,应用酒精等涂在蜱虫头部,让其松口脱落,或前往医院处理。
这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,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。近年来,该病在蜱虫活跃的丘陵、山区和林地频发,密切接触病人也有很大感染风险。“任何一个传染病新出来时,往往比较重,因为人体没有抵抗力,没有免疫反应。轻型的病人基本上能自愈,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,那么重型的病人就要重视了,这个病的病死率在5%~不等。”浙大一院感染科李永涛副主任医师说。
天气转暖,蜱虫开始活跃,所以这个病在这个季节是最多见的,秋天也会有。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是通过蜱虫叮咬感染的。蜱虫在荒郊野外,平时它可能吸食鼠类、鸟类或者是其他哺乳动物温血动物的血,当人进到山林里时,它就会叮咬人。浙大一院感染科专家盛吉芳还碰到一个病人,他没有去过山上,也没有接触过病人,就是家里从山上移栽了一棵树,结果那棵树上带着蜱虫,他就被感染了。
春游、露营怎么防蜱虫?
如何预防,这跟病人感染的病毒量有关,还跟年龄大小、是否有基础疾病有关。任何传染病都是一样,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救治。如果去过野外,被文中叮咬,出现了发烧或者全身不适腹泻或者皮疹,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。目前诊断这种病还是比较方便的,做一个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,就能明确诊断,明确后,医生就可以给病人对症治疗了。
“近几年,露营、野营十分流行,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、玩耍,出行时最好穿长袖衣服、扎紧裤腿、不穿凉鞋。”李永涛说,如果被蜱虫叮咬,不要强行捏拽取出蜱虫,应用酒精等涂在蜱虫头部,让其自行松口脱落,或者前往医院处理。
建议出游可带上消毒酒精,同时注意与还未确诊病因的患者保持一定距离,避免密切接触导致病毒传染。
来源:综合越牛新闻、潮新闻
欢迎关注,转发
投稿、合作请加微信:a379722052。
关键词: